English

共同营造安居乐业环境

1999-04-2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

青岛美。近几年来,千千万万到青岛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客,在被青岛旖旎的风光所吸引的同时,还深深为这座城市良好的社区服务、社区卫生、社区文化、社区管理和社区治安所感染、所陶醉。去年9月的一天,联合国的一位官员到了青岛,他不让当地人陪同,而是一头扎进了这座城市推行文明社区建设的“发源地”——四方区,进居委会、走居民小区,在通过一个星期时间的考察了解之后,他对当地的干部和新闻界人士这样说:文明社区建设,实际上就是政府与群众共同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,这种不懈的努力——OK!

四方区是全国首批社区服务示范城区之一,他们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始于1987年。当时,开展这项工作,是民政部门的事儿,服务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残疾人、军烈属等。尽管他们的工作有声有色,却无法在社会上掀起多大的涟漪。

1994年,新来的区长王厚宝走马上任。这位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出身的区长,上任伊始面临的第一难题是到底该将工作重心放到哪里。工作重心是抓“三政”——财政、市政、民政,王厚宝也明白这个理儿。可他再三琢磨,总感到这“三政”中似乎缺少一种内在牵连的东西。

在青岛,四方区素有“西伯利亚”之称。之所以有此戏言,倒不仅仅是因为在市区的几个区中,它离大海的距离较远。更主要的原因是,这个区是出名的工业城区,铁路、纺织等大中型企业有数十家,企业大都不景气,下岗人员多,为这个区的经济、治安、城建等诸多方面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十分惊人的。鉴于此,有人向王厚宝“献策”:四方区没有酒厂,你何不像不少官员那样,先建上个酒厂,这也算是你的一大“政绩”?闻此言,王厚宝大怒,他说:玩花架子,不为群众办实事,那不是共产党的干部!

1994年下半年,也就是在王厚宝走马上任几个月后,他在区委常委会上,郑重提出了将民政部门开展的社区服务上升为政府行为,并且提出了“区抓、街管、居落实”的具体方案。这位区长的提议,当时在全国范围内,尚无先例。尽管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不小,可这一提议还是得到区几大班子的积极支持。

社区服务,“服务”是龙头。四方区紧紧扭住这个龙头,从区长王厚宝带领人马四处奔波,创建出功能齐全、在全国数一流的“社区服务中心”到如今,他们已先后建成了12个社区服务中心,兴办了1400多个服务项目,开展了家电维修、房屋修缮、家政服务、法律援助等十大系列服务,并面向民政对象和特殊困难群体开展了“包户送温暖”、“心连心”敬老所、邻里电铃急救等服务活动。1997年元月,他们开通了全国第一部社区服务求助电话,这部求助电话24小时值班,随时将求助信息输入微机,截至目前已接到1万多个群众的电话求助。最近,他们又与电信部门的信号网络联手,一下子又开通了10部求助电话,将求助的信息资源扩大到整个青岛市。也是1997年,他们投资50多万元,开出了全国第一辆汽车社区服务“流动医院”,生产这辆车的南京某工厂,将这辆“流动医院”汽车申报了专利。一年多来,这个“流动医院”肩负着让保健、康复、医疗、健康教育、防疫、计生“六进社区”的重担,并为2万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起健康档案……

开展社区服务活动,群众参与是关键。四方区通过各种措施和积极引导,已组织成一支拥有1万多人的服务队伍,另外,还有社区服务志愿者7800多人。这支庞大的队伍中,有不少是下岗职工。他们的志愿者援助活动,受到国家教育部、团中央和民政部的表彰;他们开展的广场文化、楼院文化、家庭文化,受到各级政府的好评,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。

推行社区服务,居(家)委会建设是基础。四方区从今年初开始,以两个居委会为试点,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由居民户直选居委会干部的作法。选举那天,连80多岁的老人都坐着轮椅去投票。

四方区将社区服务上升为政府行为,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还有许许多多的措施保证。这个区的每位区级领导,都分别与两个居(家)委会建立了联系点制度,区机关各部门实行包点制度,并选拔了100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点。另外,他们还在各个小区开展了“民评官”、“民评政”、“民评民”的“三评”活动。

1997年底,四方区以问卷形式,根据户口每隔10户选一户,就一些群众比较敏感的问题进行“万户调查”。结果,群众的满意率竟高达98%。难怪,这个区这两年的越级上访数几乎是零。也难怪,这个在前些年从未收到过“红纸”的区委区政府,在近两年间收到的感谢信和锦旗竟达数百封(面)!

去年初,上任不久的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利用星期六到四方区搞调研。当王厚宝向他汇报了几年来开展社区服务的作法,并提出下一步准备扩大社区服务内涵,搞社区建设的产业化等思路时,这位素以务实闻名的市委书记激动了。听了几小时的汇报,他忘记了吃饭。第二天是星期日,张惠来书记又来了,他还带来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。在又听取了王厚宝的介绍之后,这位书记当即表态说:加强社区建设是一件大事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,要在全市全面开展这项工作。他还说,推行社区建设,重在务实,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。不久,全市的社区建设座谈会在四方区召开了,张惠来亲自在会上进行部署,并将有关人员拉到四方区刚刚建成的“海琴”广场参观。他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讲,这里原是一个垃圾坑和停车场,现在变成了漂亮的城市广场。群众感谢我们,这是为什么?因为我们为他们办好事、实事,社区建设就是要办这样的实事。

社区建设,由四方区而变成整个青岛市的统一行动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开办家政学校3404所,参加学习的人数达12万人次;全市共办起各类托老、助残、扶幼、医疗、文化、教育等福利性、公益性设施1600多个,各类家政服务站(点)、儿童餐桌、小维修站(点)等便民设施8000多个,通过社区服务途径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000余名。另外,通过社区建设,青岛市还新建公园22处,并在市区街道建设起15处高标准的公共绿地,使全市城市绿化面积由9年前的人均3.2平方米达到目前的人均6.04平方米。今年夏季,有关部门为配合全市社区建设的推行,又组织了文化广场电影展演,共放映68场,观众达到100多万人次。

现在,社区建设这一意义深远的活动,已在青岛全市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。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的,不仅仅是各市区和居(家)委会这样一些机构,全市各个部门、各个行业也都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之中。5623666——这是四方区在全市、乃至全国开通的第一部社区服务求助电话。如今,在青岛,不仅仅是各市区的社区服务中心,连环保、工商、税务,甚至是自来水、煤气、供电等部门也开通了服务“求助”电话,并成立了相应的服务组织。不仅如此,各区和市属各部门还各亮奇招,将这一活动推向更深层。

近两个月间,青岛市委书记张惠来曾两次与记者谈起四方区的社区建设经验,他说,这个经验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,也是很深远的。

青岛美,青岛不久的将来会更美。这是记者在采访之后所想到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